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聚焦 » 正文

“小积分”推动“大文明”融入“大治理”

2024-01-15  

“乡村振兴必须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也必然要结合当前乡村的实际,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道路。”……


 
市文明办举办“我和乡亲面对面”政策微宣讲 


厚望如山,奋楫争先。近年来,安徽省明确提出在乡村治理中积极探索推进积分制,形成“省级引导、市县落实、一把手推动、乡村运用、农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自2023年上半年起,安徽马鞍山率先在全省全面组织实施乡村“道德积分”建设工作试点,通过积善、积美、积信、积勤、积俭、积亲六个方面,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事项形成56项正反面清单,并一一量化为积分指标,让文明培育和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模糊感觉变为精确赋分,让“小积分”解决“大问题”。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首批15个行政村累计参与农户数约2251户,参与率达59.7%,总积分达51582分,平均每户积22.9分。马鞍山实施乡村“道德积分”建设工作试点亮点工作被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工作经验被省委宣传部、省委办公厅信息简报刊用,并入围“全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


   

  和县幸福村“道德积分”诚信故事会 

  

 
强化主动作为 “一幅图”虚功实做

自乡村“道德积分”建设工作试点以来,马鞍山市坚持积极主动作为,不做虚功、不务虚名,“一张蓝图”干到底。提高政治站位、精心谋划方案,通过“学、观、访”理清思路,“三上三下”集思广益,“横向联动”细化举措,最终形成“11635”工作体系。同时,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做到定人、定时、定责,一卡通方便实用、一本账清清楚楚。

   

   

幸福村“道德积分银行”公示栏(资料图)
 
 
强化精准施策 “一条龙”服务群众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宣传发动方面,发挥“四个覆盖”作用,把群众主体意识落到实处;发挥“乡音乡情”作用,生动描述村民、村风、村貌发生的可喜变化;发挥“五小串联”作用,将政策讲明白、说清楚,让村民听得懂、传得开。在积分申报方面,采取线上+线下、个人自荐+群众推荐+集体举荐、自助+他助、合规+合理方式。在回馈激励方面,采取自办超市与社会化运营相结合、实物兑换与定制化服务相结合、月张榜与季评星、年推优相结合,每季度对“星级”家庭给予12项优待,年终对排名前列的家庭给予8项优待。
 

   

   花山区濮塘村积分示范户座谈会(资料图)


 
强化统筹兼顾 “一盘棋”融合发展
坚持整合资源、联动四方,使道德积分工作走上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三治融合”共同发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三治联动“叠加效应”显现。“四驾马车”并轨运行,与农村正在开展的党员积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乡村治理积分三项评分工作并轨运行。“三位一体”涵养文明,以文明培育为主体框架,涵盖了文明创建主要内容,发挥了志愿者的主导作用。“二元贯通”资源下沉,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和城区公益组织、知名企业以多种方式结对支持试点村工作。

 
强化机制创新 “一张网”联动推进
坚持创新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提升德治效能。分层化履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县级负责督查指导,镇级负责资金人员保障,村级负责具体实施。扁平化调度。市文明办对各试点村每月进行统一调度。清单化管理。每周发布重点工作任务提示单,定时公布任务完成情况。联动化评分。“户”“组”联动机制增强了村民之间的相互督促和守望相助。

   

做好技术分享和指导,领取“道德积分”

 
强化示范引领 “一肩挑”夯实基础
坚持强化村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坚强的保证。提升“带动力”,村干部带头包保,把“刺头”变“领头”;带头积分,党员干部户积分比率普遍超过60%;带头宣讲,参加“我和乡亲面对面”政策微宣讲擂台赛,带动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发动。提升“执行力”。注重工作实效、注重典型引路、注重鞭策后进,发扬斗争精神,不护短、不遮掩。提升“业务力”。组织四次市级培训会,确保工作“不走样”“不跑偏”。展开五轮试点村督查,现场逐一分析完善对策。培育、提炼“一村一品”特色工作,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工作“上层次”“创品牌”。

责任编辑:刘 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