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马鞍山剪纸达人张学华妙手生“花山” 传承传统文化

2017-08-14  马鞍山文明网

“花山剪纸”获好评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一把剪刀、一张纸,却能裁出别样风景,马鞍山市工艺美术大师、剪纸达人张学华是省级非遗项目 “花山剪纸”的第五代传人,坚持从事剪纸艺术已有40多年。

  今年51岁的张学华自幼跟随外婆学艺。一张薄薄的红纸,经她手中的剪刀一番游走、镂空,几分钟便裁成了活灵活现的蝴蝶、兔子等小动物,于观者十分惊奇,于她自己来说,却只是基本功。如今的她,已是马鞍山市远近闻名的剪纸“巧手”。

  “受外婆影响,小时候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学时就是从小动物、小梅花、福字等这些基本元素剪起。”张学华一边运用手中剪刀演示,一边介绍,剪纸学习是从小到大,从简入繁,每剪一刀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多年的苦功夫。“要剪出好作品,需要有工匠精神、忘我精神,不怕苦,时间久了熟能生巧。”爱人齐平耀介绍,多年以来张学华每天坚持凌晨4时就起床,洗漱完毕就开始一天的剪纸生活,常常一剪就是七八个小时。

  在张学华的工作室,《龙狮起舞颂祖国》《民间少女》《李白醉酒》《八骏迎春》等一幅幅作品不仅有中国结、如意纹等元素,还融入了民间的吉祥纹等,代表了张学华多年的创新探索。

  “我没有专门学过美术,所以剪纸技艺要更上一层楼,比较困难。”她回忆,为了传承创新花山剪纸,她年轻时曾购买多部有关中国民间剪纸技艺的书籍逐一研读,“光剪纸技艺提高了还不行,还要多观察、多思考,把每一个看到的事物刻在脑子里,创作时才能运用自如。”张学华创作剪纸,不照本宣科,坚持创新,在她的努力下,花山剪纸不仅融合了南方的细腻和北方的粗犷,而且形成绝无仅有的“无稿学华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不借助任何底稿、样本,所有东西都在脑海中,对所剪事物,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任剪刀在纸上游走,且线条流畅无比。她因此被评为省工艺美术大师,多幅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张学华说,剪纸本身就有祈祥纳福的寓意,尤其是新春时节最受人们喜爱,每年春节她都会准备一些“喜”字、“福”字、生肖作品等送给邻居们,今年也不例外。记者见到张学华时,她正在把已剪出的30多个造型各异的“福鸡”剪纸装框,准备送到亲朋好友和社区邻里家中。另外,记者看到还有一幅巨大的“金鸡闹春”也已完成近半。“里面有祥云、柳条纹、铜钱纹、中国结等元素,还有17只鸡的造型,寓意2017,预计还有一星期就能剪完。”张学华说,这幅“金鸡闹春”表达了她对祖国繁荣富强、百姓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安徽日报 贾克帅)

责任编辑:何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