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马鞍山“戏曲进校园”活动成效初显 潜移默化传承经典

2018-11-14  马鞍山文明网

  11月13日下午,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全市校园戏曲展演活动在马鞍山大剧院精彩上演。来自马鞍山市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代表观看了演出。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展演在和县历阳镇第二小学演出的《夫妻观灯》中拉开帷幕,黄梅戏、含弓戏、庐剧等受本土观众喜爱的地方戏曲与京剧轮番亮相。参与此次展演的节目来自三县三区和高校推荐,主办方从推荐的作品中遴选出了11个优秀节目参加展演。所有参演节目无论原创或改编自经典,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马鞍山人文精神的作品。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演活动既是马鞍山市自2016年10月开展“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以来,所取得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马鞍山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生动实践。

  最终,经过专家评审,雨山区雨山中心小学的黄梅戏表演唱《谁料皇榜中状元》以全场最高分获得展演一等奖,当涂县实验学校黄梅情景歌舞《翰墨飘香》、雨山区山南小学黄梅戏表演唱《七仙女四赞》获得二等奖。据了解,全市展演活动中的部分优秀节目还将被推荐申报参与全省的校园戏曲展演活动。

  蓓蕾初绽戏韵流芳

  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别看孩子们年纪小,接触戏曲的时间不长,可是表演起来一个赛一个的有模有样。展演活动中,台上一个个扮相或俏皮、或俊美的学生粉墨登场,台下的小伙伴们则集体“应援”,纷纷“打call”。

  “瘦子来观灯,他挤成一把筋。”开场曲就是如此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幽默的唱词,诙谐的表演,惹得台下小观众们爆笑不断。学生徐心蕾看得前仰后合,她说:“我很少看戏,不过我觉得这个节目最有意思了。”对于像徐心蕾这样并不经常接触戏曲的小学生来说,“戏曲进校园”有意思、好听、好看、好玩就足够了。

  京剧《沙家浜》中“给沙奶奶提意见”一段,戏迷朋友想必都会来上几句。可是,你听过含弓戏版的《沙家浜》吗?这不,含山县环峰小学的两位学生,就把沙奶奶和新四军郭建光的经典唱词用含弓戏唱了出来。还是熟悉的那句“等到那云开日出,家家都把那红旗挂”,不同的曲调,演绎出了不同的味道。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可能是黄梅戏《打猪草》,因为,来自博望、花山、雨山三个学校的学生们选择了《打猪草》的经典片段作为演出“秀”,可想而知这部戏对于小孩子的吸引力。

  现场收获最多“哇”和掌声的,非“杨贵妃”和“七仙女”莫属。京剧表演唱《梨花颂》音乐响起,站“C位”的“杨贵妃”就引起一番骚动。“这些大姐姐们好漂亮啊!”忽略稚嫩的唱腔,专注她们用心的表演,“小”学生也不忘给台上仅有的这些“大”学生鼓劲加油。

  山南小学的《七仙女四赞》出场,该校五年级学生冯祥朵露出羡慕的表情。“表演节目的同学我都认识,这是我最期待的节目。”虽然没能参加演出,喜欢戏曲的冯祥朵还是极力夸赞自己的小姐妹们,“她们的服装、表演都很美,就像是传说中的仙女,让你一看就会生出爱慕之心。”

  让人心生爱慕的可不止仙女,女扮男装的“女驸马”一样让观众叫好。台上的女驸马们唱得字正腔圆,水袖舞得行云流水,就连现场的专家评委也觉得相当惊艳。

  如果说前十个节目都或多或少来源于经典的改编,最后出场的黄梅情景歌舞《翰墨飘香》则以原创性让人眼前一亮。《千字文》的内容,黄梅调的悠扬,完美融合在一起,印证了古老戏曲常演常新的定律。

  11个展演节目精彩纷呈,小演员努力,小观众卖力,让人看到了戏曲振新的希望,看到了戏曲舞台必将繁荣的景象。

  梨园之花香溢校园

  推荐一批戏曲经典曲目、开设一节戏曲课、开展一次戏曲知识讲座、组织一批戏曲兴趣小组、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创排推广一批优秀戏曲作品、举行一次校园戏曲展演、开设一档宣传专栏……梨园之花,在越来越多的校园里绽放飘香。

  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从“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的最初,马鞍山市就成立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在筛选优秀剧目、配套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年来,马鞍山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戏曲学校巡演、戏曲讲座上千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而且在传承戏曲文化精髓、培育少儿戏曲素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马鞍山市以黄梅戏、含弓戏、庐剧等马鞍山本地戏曲为重点,审定公布了马鞍山市“戏曲进校园”剧目目录,三县三区10家剧院的85部适合学生欣赏、学唱的戏曲经典曲目和本地原创戏曲入选,可供全市大中小学结合校园实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选择剧目,确保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各学校注重发挥音乐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从每周两节音乐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戏曲课,利用教室广播每天课间播放一次戏曲内容,采取在线课程、播放视频、请专家讲座等形式,保证每名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戏曲鉴赏。

  在含山县环峰小学,孩子们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含弓戏。张必桂是这个兴趣班的辅导老师,她和另一位老师每周都会来两次,指导孩子们在唱含弓戏时的形体和唱腔。得益于这样的兴趣班,喜欢含弓戏的孩子越来越多。近年来,马鞍山市各大中小学校鼓励成立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由学校聘请当地有名望、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授课,通过示范引路,调动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学生在这里相互交流、释放激情、施展才华,为学校文艺晚会贡献了节目,又得到了很好的艺术熏陶,领略了传统艺术的美。学生戏曲社团对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潜移默化传承经典

  两年来,马鞍山市着力把“戏曲进校园”活动打造成普及戏曲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短短两年时间,从城区到乡村,“戏曲进校园”的覆盖面越来越广。2016年覆盖城区中小学,2017年向农村中小学延伸,目前完成“戏曲进校园”县域全覆盖,两年来,当涂县坚持将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融合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涂文化元素、当涂特色文化品牌和学校音乐戏曲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着力形成戏曲传承发展长效工作机制,按计划在全县中小学实现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活动等全覆盖;含山县将演出活动实况以光盘、视频的形式送到各个基层教学点;和县以地方戏庐剧为重点,兼顾京剧、黄梅戏、和县民歌等其他戏曲剧种安排演出;博望区通过文化志愿辅导站和百场文艺下基层搭建戏曲展演平台;花山区着力推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衔接,不断开创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雨山区则实现了“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工作目标。

  在倾力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同时,各县区还积极搭建学戏平台,展示学戏成果。县区政府将“戏曲进校园”活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结合学校教育实际,选择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组织市、县两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等进学校演出,组织戏曲专家到学校进行戏曲知识普及,举办各种形式的演出让校园戏曲社团和学生参与其中。

  正在着手准备新一轮“戏曲进校园”演出的四季戏曲剧院院长姜青告诉记者:“戏曲进校园,不仅仅是立竿见影的一项活动,更是一项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不与小鲜肉偶像争一时之短长,我始终相信,当这些接触过戏曲的孩子们成长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审美品位的改变,总有一天会觉得,原来儿时听过的某出戏,是那么美好。”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极佳载体。

  “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举办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孩子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接触戏曲、了解戏曲、开始喜欢戏曲,或者通过戏曲愿意去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此次戏曲展演活动专家评委之一、市艺术剧院黄梅戏演员查子竹说。(马鞍山日报 张莹 李敬录)

责任编辑:陈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