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文化建设 » 非遗传承 » 正文

千年老手艺《锔》获国际微电影节特别推荐大奖

2015-11-03  马鞍山文明网

安工大学生作品《锔》成全国高校唯一获奖作品

  锔碗,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老手艺。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修碗的方法是打钯锔。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当然其他瓷器如瓷坛、瓷杯等也可以同样修复。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说法。

  对于眼下许多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个陌生的词,可作为一名“90 后”,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学生陈浩却将镜头对准了这门老手艺。

  在10 月30 日举行的2014-2015 年度中国国际微电影盛典中,他的毕业设计作品、微电影《锔》一举夺得组委会特别推荐大奖,这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获得奖项的作品。

  看小说获得灵感让老手艺重回人们视野

  老锔匠、打铁匠、磨刀匠、篾匠、剃头匠,在这部时长13 分14 秒的微电影中,陈浩主要讲述了锔匠老王的故事。同时,陈浩也向观众展现了其他几门老手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的传统手艺处在了灭亡的边缘,生活中很少有人再锔碗,但锔匠老王不愿放下这门手艺继续走街串巷。在一次锔碗中,老太太不小心说出了内情,老锔匠情绪激动失手打坏了老太的茶壶,当老锔匠认为自己还不老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锔壶却以失败告终。

  “这些老手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很珍贵,但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面临失传。因此,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让它们重新回到世人的眼中。”陈浩说,这部作品是自己的毕业设计。有一次,自己在学校图书馆看书,一部小说提到了这些老手艺。当时,自己觉得灵感来了,便决定以这个为毕业设计的主题。

  老家山东拍摄前后耗时3 个多月

  记者看到,影片中的取景全部来自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农村,这里正是陈浩的家乡。从确定选题到写剧本、联系拍摄、开拍、后期制作,陈浩一共花了3 个多月的时间。而集编剧、导演、摄影、后期制作于一身的陈浩也坦言,拍摄过程确实很辛苦,影片中呈现的5 位老手艺人都是自己亲自上门请来的,而他们基本上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早已不做这些手艺了。

  “这些老人岁数大了,也不识字,沟通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陈浩说,因为老人不识字,所以每一句台词都是一句一句教给他们,每个镜头都要拍摄很多遍才能成功。

  “我非常感谢这些老人,他们都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要知道,在他们心中,这些手艺是一生的记忆,一生的寄托。”陈浩坦言,他要向这些老手艺人致敬。

  获奖很意外对当前事业充满信心

  据了解,中国国际微电影盛典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巴黎中国电影节组委会发起主办的国家级年度微电影赛事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届。

  “真不敢相信自己能获奖,太惊讶了!其他的获奖者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申报的作品,都很优秀。”陈浩说,作品完成后,自己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网络渠道递交给大赛组委会。上个月,大赛组委会打来电话,邀请自己参加10 月30 日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的颁奖盛典。“太高兴了,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现在我工作起来更有动力了。”陈浩激动地说道。

  目前,陈浩在上海一家影视公司工作,从事着这份他热爱的事业。

责任编辑:黄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