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当涂美丽乡村建设暨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创佳绩

2017-07-31  马鞍山文明网

  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当涂县强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暨全域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召开,确定了当涂县为参观考察点,这既是对当涂县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及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肯定,更是对当涂县今后工作的激励。下一步,当涂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美丽乡村建设暨全域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强力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确保按时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及当涂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环境整治,描绘美丽宜居城乡新面貌
  曾经的凌云山周边有住户380户,9家企业,环境脏乱差、下水不通、路灯不亮、道路破损,供水设施不完善,居民房屋年代久远,破烂不堪;私搭乱建现象比比皆是,安全隐患突出。随着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拆除违建、撤销企业、改造棚户区,现在的凌云山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游步道、观景平台、亲水驳岸、桥梁等各种景观一应俱全,已成为当涂县城的一个新地标。提到现在的凌云山环境,居住在附近小区的张大爷赞不绝口:“凌云山周边环境好了,我经常来这里散步休闲,全域环境整治切实改善了我们生活。”凌云山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是当涂县在城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所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
  全域环境整治不仅包括城区,还包括全县的广大村镇地区,当涂县从县城到农村、从“三线三边”到房前屋后,实现了全域整治、全域净化、全域绿化,不留死角。
  自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太白镇泊山村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去年比起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说起村子的变化,住在村口的孙启宏脱口而出。村口连排的旱厕不见了,废弃小屋和乱堆乱放也整掉了,代之而起的是文体广场、停车场、健身器材、宣传栏、文化长廊。宽敞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河,文体广场还安装了高杆灯,门前屋后绿化成荫,沟渠塘疏浚一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的泊山村正是一派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
  今年以来,当涂县坚持把“清垃圾、清杂物、净化水体、绿化家园”作为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强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城乡环境更具“颜值”,让美丽经济更具“潜质”,让人民生活更具“品质”。
  当涂县以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为方向,集中力量、不留死角开展垃圾清理歼灭战,实现城乡垃圾治理全覆盖;10个乡镇、4个园区分别引进保洁公司,1920个自然村实现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全覆盖,城乡环境更具“颜值”;该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黄池镇申报全国特色小镇;探索“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新型社区”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推进桃花村“三变”改革试点,走出一条“确权确股+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的农民致富新路子,全县美丽经济更具“潜质”。同时,该县深入开展“四整治四提升”行动,建立县处级干部包保老旧小区、县直单位包保小区、机关干部联系户制度,一批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整治;扎实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涌现出一批美丽宜居村庄,让人民生活更具“品质”。
  综合施策,推动环境整治提升新突破
  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涂县将在巩固提升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两清两化”要求,把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先手棋”,深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全域环境品质,打造绿色洁净美丽家园。
  以“两清两化”和“三大革命”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围绕“两清两化”,在前期集中清理陈年垃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回头看”,进行再排查、再清理,做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全域推进“垃圾袋装化、保洁市场化、管理常态化”,确保垃圾清运到边到拐、日产日清。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以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中心村为切入点,加快江心、湖阳等地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内实现所有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明年所有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全覆盖,全面摸清旱厕底数,实行厕所“所长制”,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年内彻底消灭城区旱厕、3年内彻底消灭农村旱厕。稳步推进农村家庭厕所改造,因地制宜逐步推行水冲式卫生厕所。
  以“四个转变”为方向,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整县推进,实现从“盆景”向“风景”转变。抢抓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机遇,深入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确保年内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任务、明年完成中心村建设任务。坚持产业引领,实现从“建设”向“经营”转变,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农村建设发展新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内外兼修,实现从“面子”向“里子”转变,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卫生文明习惯,让美丽乡村不但有颜值,也更有内涵。坚持群众主体,实现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规划、建设、管护等各个环节征求群众意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
  以“五大机制”为保障,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建立联系包保机制,建立县领导包保乡镇(园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村(社区)、村两委成员包保村民组制度,推进环境整治全域覆盖、常态长效。建立项目推进机制,按照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人员、定要求“五定”工作法,列出工作清单,实施项目化管理,实行签单销号,全力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实。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项目建设运行。建立宣传引导机制,依托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示范表率作用,深入宣传发动,教育引导群众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坚持半月一督查、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考评,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签单销号、整改到位。(马鞍山日报 魏俊 朱李鹏)

责任编辑:程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