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马鞍山博望区五年“城长”拔节而上 城区面貌大幅提升

2017-10-31  马鞍山文明网

  沿着新合路一路往东,往往能到达博望人的记忆深处,因为这条路横穿博望人的“母亲河”——博望河。上了年纪的博望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第一次约会,最先映入脑海的总是和博望河有关:河边绿草茵茵,拂面微风徐徐。

  不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博望人眼里,博望河己不是最佳约会场所。淤泥堵塞河道,垃圾漂在水面上,微风吹来,臭味阵阵。

  2016年,马鞍山市博望区全面启动了博望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年时间,水清了,堤岸整洁,景色宜人,“母亲河”再展笑颜。

  像追逐花期的蜜蜂,博望人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交通干道纵横交错,一座座广场相继建成……城区“长大”了,“长高”了,变靓了……

  有颜值有担当 生态新城初长成

  家住石家新村的吴秋桂今年迷上了散步,每天吃过晚饭就出去了。沿着新都步行街至314省道段博望河沿岸走上一圈,半个小时差不多就过去了。吴秋桂原先也想散步,只是苦于无地方去。“我家就在博望河西边,但以前的博望河太脏,不想去。”

  博望河为南北向穿城河流,最终汇入石臼湖,承担着博望区主城区的工农业用水、城市泄洪、服务周边居民文化活动需求等功能,全长约10公里。近年来,商贸繁荣了,经济发展了,母亲河却被遗忘了。由于城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未成体系,生活、生产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道,博望河成为两岸市民的垃圾“沟”,长此以往,博望河开始发绿变臭,成为博望的“龙须沟”。

  2016年9月,博望区全面启动了博望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如今,行走在博望河沿岸,入目皆风景:河水清澈见底,河畔杨柳依依,柏油小道蜿蜒向前,空气中溢满青草芬芳……

  五年来,博望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你是在博望河畔流连,还是在莲华广场休憩;无论是在向阳水库游玩,还是在博望老街漫步;无论是在横山景区登高,还是在丹马路上徜徉,城市的变化都会跳入眼帘:树木花草错落有致,街道小巷干净整洁,博望人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宜业宜居。

  一直以来,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喷绘布、彩钢条门头招牌像补丁一样,贴在博望的街道旁,影响城市形象,存在安全隐患。

  “老314省道为博望区主干道,道路两侧的汽修、洗车、小饭店、小旅店等商户众多,这些商铺设置的招牌杂乱无章,的确影响观瞻。区城管局投入了大量人力,对该区域擅自设置的落地式、立柱式、侧挂式等各类违规灯箱、牌匾、LED、信息牌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先后拆除各类户外广告200余块,显著改善了区域的立面环境。”博望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博望区投入了200多万元,进行了统一改造,统一提档成高标准的铝塑板、吸塑字。如今,漫步博望街头,破旧不堪的广告牌不见了,视野也变得宽阔了。

  五年来,博望区城乡居住环境全面改善。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共建成各类美丽乡村示范点24个;投入480多万元对农村陈年垃圾进行了清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城镇,全区80多条道路全部由专业保洁公司清扫,进行垃圾清理社会化运作。每年保洁费用800多万元,是5年前的两倍。

  让博望更美,博望人的努力还在继续。“借助南京申报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充分利用博望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规划合理利用增量指标,积极谋划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载体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魅力提升,努力将博望区建成‘宜居宜业’幸福之城;‘创新智造’智慧之城;‘健康休闲’生态之城。”博望区总体规划(2013~2030)又为博望人描绘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目标。

  有内涵有特色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在于外表的改观,还在于“内心”的强大。

  眼下,年底将近,博望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还在紧张有序地施工。新314省道施工现场忙碌依旧,数十台挖掘机轰鸣,桩基础支护已经完成,管廊基础正在开挖,用不了多久,管廊结构主体就能施工。

  这也是我市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建成后将统筹各类市政的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了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等问题,还可以提升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美化城市景观,集约城市空间利用。

  综合管廊打通了博望区地下交通静脉,而五年来的道路建设,则搭建了博望大发展的主动脉。五年来,博望区新建了24条城市道路,总里程32公里,总投资18亿元,路网架构基本形成。辽河路、海河路、丹马路……一条条道路贯通南北东西,博望东拓西延的目标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五年来,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全区百姓生活需求,博望区在老城做“减法”,腾出空间推进功能完善、环境优化;新城做“加法”,加快功能配套、人口集聚,使新城快出形象,让博望更宜业宜居。

  如今,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如火如荼,老城正在进行一次由表及里的城市功能升级。拆掉“旧围墙”、铲掉“小菜园”、打通“断头路”,亮化老街道,这是老城新样子。

  如今,建广场,办学校,开商场,新城正在进行由内而外的城市功能升级。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处处绿树成荫,这是新区新面孔。

  最近,又一则好消息传来,日处理量8000吨的东区污水处理厂通过市环保局正式验收。曾经,污水处理是困扰博望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日处理能力不足3000吨,远远不能满足城区发展需要。2017年,博望东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8000吨,收集范围覆盖到博望主城区90%以上面积。

  水电气,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五年来,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喝上自来水,博望区将取水口从石臼湖换成了长江支流运粮河,日供水量从5000吨上升到2万吨;新建了110千伏的变电站,能保障主城区4—5年的供电需求;供气管道铺设到位,三镇燃气管道互联互通,博望百姓明年年初就能用上管道气。

  有质量有品质 公共服务更贴民心

  10月26日晚,像往常一样,博望镇新博社区居民胡家美和姐妹们结伴来到博望镇文化站,排练扇子舞《紫竹调》,为即将举行的志愿文艺演出做准备。作为一名文化志愿者,胡家美跳舞的习惯已保持多年。“镇文化站正式启用以前,我们根本没有排练场地,只有在广场上排练。刮风下雨的话,只能到我哥哥的厂房里去排练,条件跟现在比差太多了。”胡家美说,博望镇文化站建成并免费开放,为她们搭建了一个文化大“舞台”,让她们的业余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到广大群众文化利益,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而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也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标志和象征。近年来,博望区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三镇全覆盖,新河村农民文化乐园,市图书馆博望资源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馆、站、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自2016年起,博望区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时间还从规定的每周40小时,提升至每周56小时,提高了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目前,区图书馆、文化馆、剧场设计方案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博望区文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届时,博望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博望区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主动开展“送电影”、“送歌舞”、“送培训”等“订单式”服务,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提升到新的台阶。

  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博望区改善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近年来,博望区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为主线,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重点,以促进健康城市建设为导向,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如今,博望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计生工作基层基础得到有效夯实,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中共博望区委宣传部 王永霞 孙敬清 程颖 苏诚)

责任编辑:陈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