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正文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到百姓心坎上

2020-09-15  马鞍山文明网

  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新风社区内,曾经占道经营显现严重,影响交通居民颇有微词,但这些经营户又大都是社区内的低保户,做些小买卖、小手艺又是主要生活来源,为此社区把解决这个两难矛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内容,在就近路边建起了“红木屋”便民坊,实行集中经营,而经营户的房租则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积分来减免,这既改善了居民出行,又为经营户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场所。马鞍山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真正把群众需求和期盼作为切入点,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干什么,努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进群众心坎里。

  在勇于实践打造阵地上展示新理念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跃在社区  

    马鞍山市在心现时代文明实践中,立足机制创新打造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贯通平台和终端打造智能供需平台,强化“线上线下”互动机制,通过打造阵地,引导市民主动参与践行,树立文明观念,养成文明行为。

  一是找到了路子。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四合机制”,即资源整合,实现全域覆盖;内容融合,贴近群众需求;队伍结合,不断壮大力量;机制和合,强化统筹运行。按照《马鞍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所46个、站575个、行业站点236个,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截至2020年8月,全市已成立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459支,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达到7.13万人,累计开展理论宣讲、疫情防控、拆违攻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1万次,服务群众超过80万人次。自启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建设试点后,通过以点带面,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地一品牌”格局,2020年市财政又投入75万元,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升级版,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水平。

  二是创新了法子。印发《马鞍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标准(试行)》,将考核标准将纳入全市文明创建长效管理考评内容;出台了《马鞍山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明确树立“好人有好报,德者更有得”鲜明导向,着力解决志愿者关心的志愿服务保障缺乏等问题,其中给予市五星级志愿者子女择校、本人就医、家政服务等含金量十足的激励政策为全省首创;为切实解决好志愿者的后顾之忧,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编织起“安全网”,建立了注册志愿者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市政府专门为该项目提供了26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全市34万志愿者全部享受最高10万元医疗理赔保障,从而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志愿者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压实了担子。严格按照马鞍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严格做到“十有”考核标准,不搞建设标准“上下一般粗”,根据中心、所、站工作职责不同,分级分类量化建设标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文明办)协调组织、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机制, 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分层考核机制,将工作纳入相关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文明创建常态考核,做到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递。

  在贴合群众同向发力上展示新使命

 

  马鞍山市壹加壹助学协会成为志愿服务专业化一面旗帜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群众性实践,织就高效顺畅、覆盖全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准确掌握群众的实际需求,做到同向发力。

  一是精准化上发力。探索完善契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的服务模式,做到摸清需求、丰富供给、精准匹配,实现民有所需,服务有供。针对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现象,马鞍山市壹加壹助学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创办的全市首个“梦想学堂”,于2019年12月5日在和县图书馆启动,服务对象为低保困难家庭孩子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内容是免费提供文化课辅导、心理辅导、才艺培训等,10多万元的开办经费和教学物资均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而30余位老师也是和县教育局招募的教师志愿者,来这里学习的学生有70余名。2010年初又先后在阳湖社区、珍珠园社区办起“梦想学堂”,最终实现“梦想学堂”城乡全覆盖。这不但有效解除了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更成为志愿服务和民生关爱的一道亮丽新风景。

  二是专业化上发力。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 深度和广度,实现从一般性社会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志愿服务延伸。在马鞍山活跃着一支专业公益救援队伍,这个有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花山蓝天救援队,在今年疫情期间,这支接受政府命令进入现场防疫执勤的民间公益性救援队,负责马鞍山北高速出口,高铁站,旅游汽车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五个点的疫情管控任务,在疫情缓和后,又无偿的为40多所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义务消杀服务;汛情发生后,这支队伍坚守马鞍山段长江大堤26天,并参加了含山县林头镇及和县善厚镇的防汛紧急抢险任务,参与队员达到800多人次。在防汛期间还承担了长江流域的水域打捞和协助圩内人员撤离任务,执行并完成寻人任务16起,直接找回走失老人11起。如今,全市拥有应急救援、爱心车队、律师服务、教学辅导、心理辅导、医疗保健等多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群众提供更贴心、更有效、更及时的专业化志愿服务。

  三是常态化上发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长流水不断线。结合每年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本市举办的“好人节”“邻里节”“李白诗歌文化节”等活动,以市志愿服务广场为主会场,各县(区)、乡镇(街道)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广场为分会场,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和为民服务广场活动,服务群众超过3万人次。马鞍山市总工会推出“1+9+N”建设模式,建设了各类“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数十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50余场,其中“温馨驿站”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四个100”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市每年公益项目大赛和公益文化节也如火如荼,2019年成功举办马鞍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征集163个志愿服务项目,对入选的80个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孵化,为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夯实了基础。

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上展示新气象

 

花山区红袖标宣讲队荣获安徽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群众性实践,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一是在宣传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分众化对象化开展宣传宣讲。花山区矿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的红袖标宣讲队,通过快板书、三句半、顺口楼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解读阐释政府为民惠民利民政策,深受群众喜爱,其宣讲队长、中国好人周圣清以对党的强烈感情,先后创作了88首快板书等诗歌,用群众熟悉的民歌作曲,在广场演出中深受居民欢迎,做到接地气、有温度、有高度,并荣获安徽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如今像这样立足基层的草根宣讲遍地开花,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引导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家庭的“小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连接起来,树立“幸福来自奋斗、实干成就梦想”的价值导向,从而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二是在队伍上下功夫。注重吸收各类人才充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形成特色鲜明、服务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全市成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法治服务、科技科普、健康卫生、体育健身等七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服务指导队,具体指导县(区)专项志愿服务工作。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三级志愿服务队,下设多支志愿服务分队,多级联动,互通有无,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当涂县七房村依托农技专家,开展蟹苗养殖等各类农业志愿服务活动。西河村依托农民企业家、文化名人等地方乡贤,开展“官圩人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依托税务系统,组建“会计师、税务师、律师”三师志愿服务站,成为企业经营的好帮手;发挥“五老”人员、辖区热心居民、治安积极分子作用,在全市组建拥有4万余人的平安志愿服务队,参与居民小区治安巡逻、信访维稳、邻里矛盾调解等工作,不断巩固“平安马鞍山”建设成果。

  三是在品牌上下功夫。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依托党建带动服务,培育名优特色品牌,以品牌形成影响力,提升战斗力,形成凝聚力。通过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注重不同内容相互嵌入、相互融合,精心做好活动向项目转化,项目向品牌转化。先后开展了“关爱河湖、守护长江”项目,发动广大志愿者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美丽长江”“让母亲河——慈湖河更美丽”等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推出了“好人行”道德宣讲,“好人好事好家庭”道德巡展,以及关爱未成年人的“法治关爱,护航成长”,全民普法的“法润江淮”等有较大影响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结合文化建设,打造出服务社区文化生活的“百姓剧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阳光心态进校园”、关注困难患者的“天使到我家”、关爱留守儿童的“快乐四点半”等一批优秀项目,其中关爱空巢、孤寡老人的“辛福来毃门”项目,荣获全国 “四个100” 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项目。 (李鹰)

责任编辑: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