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正文

“扎龙”技艺绽华彩 非遗文脉代代传

2023-03-09  

  “编扎龙灯,龙头的扎制最为繁琐、讲究,龙头造型是决定龙灯整体气质的关键,在扎制过程中每个细节都要到位……”3月6日上午,在当涂县大陇镇孙赵村的孙村龙灯非遗传承基地,县级非遗传承人孙显明和孙星贤正一边给村民讲授龙灯编扎的技巧,一边用糨糊把事先裁剪好的宣纸粘在用篾圈、篾片制作好的龙头上。

 

  孙显明和孙星贤作为大陇孙村龙灯第五代传承人,自小便看着父辈们编扎龙灯,帮着父辈们“打下手”,耳濡目染,对扎制龙灯也有了特殊感情,如今,他们也已经掌握了大陇孙村龙灯制作的技艺要领,时常在村非遗传承基地为同乡村民传授扎龙灯技艺。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其中,龙头、龙尾长度约为3.5米和2.5米,龙身由15截组成,每截1.8米,龙灯总长度在35米左右。”孙显明介绍,大陇孙村龙灯的扎制工艺较为复杂,尤以龙头最为精致,包括龙嘴、龙眼、龙角等,没有固定模样,全凭手艺人脑中构思,扎制工艺要求较高,多由村里技艺精湛的匠人担当此任。

 

  破竹篾、扎竹圈、铁丝固定……龙灯雏形框架扎制好后,外面全部糊上一层宣纸,再用丙烯颜料在龙身画满龙鳞,龙头上插龙旗,装裱鱼、虾、蟹剪纸,大龙角和龙尾分别挂上“平安吉庆”“五谷丰登”的大红灯笼和象征吉祥的“圣钱”,大红龙珠用线系在龙嘴里活灵活现,在龙头舞动时,龙口会自然地一张一合,栩栩如生。

  年年舞龙,大陇孙村龙灯舞出了“名堂”。

 

  孙星贤介绍,舞龙表演是当地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人们欢闹春节,以此庆丰收,期盼连年风调雨顺,祈福佑平安。舞龙当日,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大陇孙村龙灯穿街过巷,时而腾空,时而俯冲、时而盘旋,龙灯所到之处,引得万人空巷。“舞龙表演方式奇特,需要百余人密切配合,协作完成‘卧龙’‘盘龙’‘送龙’‘抽龙’‘踩水口’‘盘衙门’等系列表演,其中以‘二龙望娘’‘双龙戏珠’最为精彩。”孙星贤说。

 

  “目前,大陇孙村龙灯已加强传承人梯队建设,在村非遗传承基地开展传承培训工作,教学内容主要有龙灯扎制、套路演练、祭祀流程、锣鼓教学等,每年教学约128学时,教学人数达到500人次。”当涂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宋茂峰介绍,当地村民组建了大陇孙村龙灯表演团队,目前共有志愿者200余人,通过积极参加各级非遗展演活动,让大陇孙村龙灯“活”起来更“火”起来。

 

  大陇孙村龙灯扎制技艺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历代相传至今,遵循的原则就是以老带新,与时俱进,代代相传,以此来保证这项民俗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每年举办传统的舞龙灯活动,既丰富了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希望未来村里有更多年轻人接过我们手里的‘接力棒’,把大陇孙村龙灯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孙星贤说。

责任编辑:董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