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透乡野的“文化草根”

从青丝到华发,现年58岁的吴家龙在乡镇文化站一待就是37年。在扎根乡村的37年间,他既是太白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站长,也是一名身体力行的文化志愿者。他始终坚守“我爱文艺,我志愿、我快乐”的工作法则,开辟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新天地”。从文化站的软硬件建设,到文体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甚至每一台乡村文艺演出,都有他“谋篇布局”、统筹策划的身影,如今,他已经是当地农村文化生活的“草根明星”,被亲切地称为百姓文化活动的“好导演”。

“是草根,就要扎根乡野”

吴家龙自幼家境贫寒,但一直热爱文艺,绘画、写书法、演小品、讲故事,做主持,样样在行,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民办公助的当涂县龙山桥镇文化站工作,在基层文化志愿者的岗位上一蹲就是37年,是全市同一批文化站站长里唯一到现在还没有改行的一位。

初到文化站,吴家龙发现乡镇的文化活动相当贫乏,面临人员不足、经费紧张、场所有限、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很多事情难以落到实处。吴家龙没有丝毫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有一次,为了编排一台节目,他跑了好几个村,请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平时喜欢文艺的骨干才凑齐人员。吴家龙倍加珍惜,一板一眼耐心地给他们编排动作,志愿辅导演出。为了让节目更加有影响力,吴家龙还把大家拉着,在附近的几个村子开展志愿巡回演出,渐渐地文化站声名鹊起,参加活动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央视的春晚大家都很熟悉,但乡村春晚你可能没有见过,那叫一个热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把剧场都挤爆了。从1987年开始,吴家龙连续多年在镇上剧院举办农民春晚,台下当导演,上台当主持、表演节目样样来。乡亲们就喜欢看他演出,称他是咱乡里的明星大腕。

吴家龙吴热爱文艺,除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他还花很大精力去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在下乡巡演过程中,吴家龙发现太白镇新桥村塔桥自然村流行一种传统的傩舞节目极具文化价值。此后,吴家龙开始挨家串户地调研,并对节目进行改编补充,最终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圣傩舞”、“当涂民歌”地方非遗项目还参加了2019年全国、全省乡村春晚主舞台的演出。

侍光明是太白镇篮球队长的教练。说起打球的事他很是兴奋。“我打球16年,先是在龙山桥那边,现在打到了太白镇这里,说来都是吴站长领上的路。想当年,要不是吴站长逼着我拉起农民篮球协会这个套,早八辈子就散伙了,哪里还能代表马鞍山参加全省农民篮球比赛,哪里还能在县里取得几次冠军,哪里还能有今天太白镇农民篮球的辉煌?”

“是草根,就要服务乡野”

如今的太白镇综合文化站是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拥有综合文体馆区、综合活动楼区、户外活动场所区等3大区域功能。依托文化站,吴家龙常年组织各种文体志愿服务——每月一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志愿服务活动,一年一届乡村春晚、群众广场舞比赛,两年一届少儿文艺会演,三年一届文化体育节……还有,声乐、器乐、舞蹈、健身、书法、表演等6个专业培训班轮流着几乎天天开课。

最让他上心的,还是那些活力四射的文体志愿队伍。在他的影响下,五万人口的太白镇发展了文体骨干、协会会员和文化志愿者2700余人,拥有舞蹈队、锣鼓队、篮球队、秧歌队、健身队、艺术团、合唱团、诗词协会等文体队伍二十多支。不需要精心准备,也不要提前安排,半天功夫他就可以组织一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进行演出。

2018年9月,由他牵头组织的“太白镇乡村文化大舞台+”志愿服务项目,结合法律咨询、科技普及、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农村政策解答等主题先后开展了广场舞大赛、文化交流演出、乡村春晚、五月歌会、端午节音乐会、传统文艺展演、村居巡回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26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3600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0万多人次,是太白镇志愿服务活动人气最旺、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项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9月,这个项目被省文明办评为“月评十佳”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是草根,就要绿透乡野”

“龙归大海”是吴家龙的网名,可见他把扎根乡野视作自己的追求。他说,扎根乡野,是为了绿透乡野。“绿透”的寓意就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才是“文化草根”的功能和作用所在。37年来,吴家龙先后创作、改编、指导了100多首小品、表演唱、快板、三句半、诗朗诵等农村题材的文艺节目。挖掘、整理了30多项民间故事、传统文化、民俗文艺、非遗项目,撰写文字材料10万多字。他编排的农村文艺题材的节目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整理、撰写的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学、文艺、民俗、非遗作品多次被主流媒体刊登、转发。

“文化草根”志愿者吴家龙还有个特长,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鞭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股红白喜事攀比风,一桌酒席动辄上千元,高昂的酒席开支让很多并不富裕的村民苦不堪言。为此,他创作了朗朗上口的三句半:“婚事新办要提倡/歪风邪气都滚蛋/要问喜事怎么办/新办!……”看完节目,太白村农民孙为仁深受启发,在村里第一个按照“婚事新办”的要求,在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喜事新办宴席大厅,为儿子操办了一场婚礼,包括烟酒在内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如今,在太白镇,“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带动了全镇整体的乡风文明建设。

2021年春节,乡村春晚并没有因为疫情防控而中断。只是身为总编导兼志愿者的镇文化站站长吴家龙更劳累了,与线下乡村春晚相比,不仅要参与节目策划、创作、导演,还要参与录制、合成、制作,共征集到24个文艺节目,足足忙了一个多月,家里过年的事一点也管不上。“镇里举办乡村春晚已有多年,有几万双眼睛盯着呢,这个全镇人的精神年货可不能少。”吴家龙的话里透着满满的责任感。

吴家龙就像是一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用37年耕耘着一方精神家园。吴家龙把他的这30多年分为3个阶段。头十年是出于对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单纯的热爱,第二个十年,是“离不开”,第三个十年更是“真的不愿离开”。他在长年累月的默默奉献中,收获了基层群众最宝贵的尊重和爱戴,在波澜不惊的平淡付出中,为乡民们带去幸福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