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帮帮团”绘就凌云志愿红

凌云社区面积1.8平方公里,有7486户,1万余人。近年来,社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和合帮帮团”,推出涵盖养老、教育、文化、托幼的“不老松服务站”“凌云之声”“五文凌云”“七彩童年”“三级议事会”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心合、力合、意合”的贴心服务,营造了“人人皆为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红”的志愿服务氛围。社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0余次,服务时长16500多小时,服务群众逾10万人次。凌云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绿色社区”“安徽省卫生社区”“马鞍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马鞍山市试点智慧社区”等荣誉称号。

打造“和+平台”,实现关怀心合

一是打造“不老松服务站”。建立社区老年食堂,招募志愿者为老人精心烹制营养均衡的舒心餐。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私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日间托养服务,让老人能够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联合姑溪山水菜市场、1+1超市及部分商铺开展“红菜篮”行动,由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组成代购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从代购到配送的“一条龙”服务,每月提供代购代送140余次,获得了群众一致点赞。

二是唱响“凌云之声”。招募辖区乡贤能人、专业讲师组成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出“云党课”“凌云人物志”等多个栏目,重温红色经典、讲述凌云故事。建立当涂县首家社区红色直播间“凌云之声”,首次直播收获点赞8406次。

三是建设“五文凌云”。联合当涂书法协会、象棋协会、艺术团等多个组织,打造“五文凌云”文化志愿服务平台,其中:“文以载道”重在传播国学经典,“文以培基”重在传播人居环境和谐,“文以创客”重在传播科学技术,“文以健体”重在传播运动健康,“文以乐活”重在传播小区曲艺,全年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四是绘制“七彩童年”。打造“七彩童年”托幼平台,组织志愿者为辖区儿童提供临时照料、课后托管、生活技能、品德行为、心理辅导等七项服务,寒暑假开办“天天向上”小课堂,讲授编程、书法、乐高、剪纸、乐器等课程。组织孩子们赴当涂博物馆参观学习,加深革命传承,赓续红色血脉。

开展“和+议事”,实现化解力合

一是“芳龄议事会”有事儿大家唠。每周召开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居民志愿者组成的“芳邻议事会”,唠家常、提意见、想点子,对小区事务进行自主管理。2022年疫情防控转段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芳邻议事会”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主动为居家隔离户代买代送蔬菜药品服务63次,服务居民31人,有效缓解了网格压力。

二是“小巷议事日”大事儿这里聊。将每周五定为社区“小巷议事日”,打造“3673”议事模式,即明确议事、议规、议财“三重点”,组建“两委”干部、居监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专家学者、老党员干部志愿者“六方”议事团队,按照提问、调研、通报、讨论、商定、实施、反馈“七步走”议事流程,实行评进度、评口碑、评实效“三评价”,闭环化解“芳邻议事会”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2022年,“小巷议事日”共开展53次,解决居民反映问题117项。

三是“580联盟”难事儿我帮您。发挥社区老书记作用,成立“老姚调解室”,邀请民政、住建、公安、城管、环保、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干部组成“580联盟”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按照“吹哨报到”工作要求,每两周提交联盟“圆桌会议”进行集体分析研判,拿出可行措施,合多方之力攻坚化解。2022年,“580联盟”志愿服务队共解决小区违章搭建、基础设施修缮、毁绿种菜、散养家禽等问题处理39项,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完善“和+志愿”,实现服务意合

一是制订服务手册。编制“和合帮帮团”志愿服务手册,明确志愿者行为规范、服务流程、突发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做到志愿服务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与专业机构合作,全年开展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矛盾调解各类志愿服务培训12次,让志愿者到岗后能第一时间投入工作、发挥作用。

二是邀请点单收集需求。以居民需求为本,帮帮团每周定期开展入户点单。同时,居民也可在网格微信群上进行线上点单。此外,定期在社区发布服务类别和服务计划,供居民现场点单等,居民点单后,由“和合帮帮团”根据居民需求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派单,派出相关专业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

三是壮大力量提升能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1512名居民注册成为“和合帮帮团”成员,并根据年龄、特长细分志愿服务队伍,搭建起“1个总队、7个特色分队”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此外,引入县知名志愿服务团体“太阳花志愿服务协会”驻点,广泛吸纳社会各行业力量,配合社区重点工作。2022年,社区共开展家庭邻里矛盾调处、家电维修、政策宣讲、文化演出、文明创建、就业指导、急救培训、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128次,形成“人人皆为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红”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