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助残,创无障社区

杨家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11月,位于马鞍山市老城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总户数约6436户,居住人口达13900余人。现有注册志愿者2043人,分为理论宣讲、党员、文化、法治、健身、科普宣传、邻帮邻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暖心帮扶、爱心家政、卫生环保等各类志愿服务220余场次,服务时长约13000余小时,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全国服务型社会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安全社区、全省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称号。

爱心帮扶温暖残疾群众

杨家山社区现有残疾人375人,其中肢体残疾168人,视力残疾70人,言语残疾19人,听力残疾22人,智力残疾20人,精神残疾56人,多重残疾20人。残障人士身体的残疾导致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杨家山社区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建立残疾人工作站,以花山区残联“彩虹梦工坊”助残服务项目为切入点,邀请社会组织淘管家服务社和相关医疗专家成立助残服务队,建立了以区残联指导、街道残联领导、社区主体、社会组织辅助服务的助残服务体系。一是扎实开展康复服务工作。社区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医疗康复等服务。残疾人康复活动室器械齐全,康复训练对残疾人身体机能恢复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沈林玲是肢体残疾三级患者,2015年突发脑梗,一直不愿来社区康复,但经过志愿者多次上门,耐心劝说,从不愿意来到每天都来,社区还邀请马鞍山中医院的医生李峰来进行康复指导,为其制订专门的康复计划,现在她已基本康复,可以正常行走,还积极参与社区老年大学的课程和文体活动。通过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室康复训练,已经康复的残疾人有32人。二是重点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社区配合花山区残联彩虹梦工坊,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推拿按摩、西式烘焙、育婴员等技能培训,同时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心理疏导、分享交流活动,提高工作技能,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促进8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让他们摆脱贫困从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到了良好社会效果。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逢重大节日来临,杨家山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文艺活动,2022年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杨家山的社区志愿者们开展了“寒冬涌动 爱心助残”文艺演出,现场吸引了一千多名观众。

邻里守望共筑美好家园

杨家山社区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群众开展各类政策宣传、帮困、清洁家园、文化宣传、疫情防控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每天都会穿梭在杨家山辖区内,年均开展清洁家园、政策法规宣传、扶弱帮困等各类志愿服务170余次。住在一楼的居民张奶奶,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吃药维持,每年梅雨季节时,家中墙壁、地板漏水极为严重,墙皮脱落,地板浸水,房屋潮湿,志愿者服务队带好工具及时来开展疏通工作。她们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得失,用平凡的事迹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为辖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发挥余力,同时他们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群众,为壮大志愿者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志成城筑牢疫情防线

2022年3月马鞍山疫情复发,面对严峻的疫情管控形势,杨家山社区志愿者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加入核酸检测点志愿队伍中,协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期间,志愿服务队分别在杨家山3个检测点,为6000余户居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这是一支由社区党员、青年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多方力量组成的民间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解决居民的疑难杂症等问题,累计为空巢老人开展送餐服务200余次,便民服务共计300余次,为50多户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困难家庭100多户。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走访慰问独居老人、困难儿童1000余人次,为他们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经走访了解,居住六楼的王爷爷,腿脚不便,久居在家,家中未提前采购生活用品,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赶往超市备齐。老人儿子隔离在外地,无法赶回来,社区人员每日上门爱心送餐,陪同老人聊天心理疏导,帮老人与外地儿子线上视频,缓解疫情焦虑,安心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