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专题汇总 » 2018专题 » 传习新时代 新风拂诗城 » 聚焦诗城新时代传习所建设工作 » 正文

同吟诗仙千古情 共书诗城中国梦

2014-10-20  

 

 

 

  10月的马鞍山,诗意浪漫。16日晚,马鞍山大剧院内诗情涌动,第26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

  歌曲、舞蹈融合一首首脍炙人口、意蕴悠长的李白经典诗作,彰显了诗城气质,凸显了马鞍山的诗意品格。

  唱诗仙佳作 展诗城韵致

  演出在诗乐舞《早发白帝城》中揭开序幕。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今人对诗仙的由衷赞叹,也是李白诗歌充满盛唐瑰丽景象的真实写照。

  千里江陵,一叶扁舟,猿声犹在耳,万重山已过。飘逸之中豪迈自信,这就是李白,是诗仙,是盛世气象。我们举办诗歌节,是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续写民族文明基因;我们吟诵李白诗,是欣赏诗城溢满的中国梦想。

  一束追光,一支琵琶。

  市朗诵协会和风铃剧社的演员们激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把诗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万丈豪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李白爱酒,李白也爱月亮。如果说,酒是他的生活伴侣,那月亮就是他的梦中情人。酒给予他泉涌文思万丈豪情,月亮赋予他迷离梦幻浪漫遐想。他的诗中有太多太多的酒,也有太多太多的月亮。就连他的生死都和月亮扯上:生,说是太白金星下凡;死,因醉酒捉月坠江而亡。他的月,其实是一种浓浓的思念和乡情。

  《静夜思》是国人的启蒙诗。

  星光璀璨的幕布下,“Q版李白”、来自市丹桂园文化艺术学校“萌萌哒”小朋友,用稚气的童声,可爱的模样,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一江两岸,拥江发展,诗歌传递,共筑家园。伴随朗诵者抑扬顿挫的声音,太白楼、采石矶、古昭关、褒禅山……马鞍山的名胜古迹一一在屏幕上展现,情景诗表演《一江两岸传诗情》把开幕式演出推向高潮。

  一声轻笛,斯人远去。

  李白的名篇佳作《古朗月行》、《双燕离》、《长相思》、《夜泊牛渚怀古》被马鞍山的艺术家们改编成了集民乐演奏、演唱、双人舞、剑舞等为一体的“诗舞音画”——《李白诗韵》。扮成古人的演唱者演绎着诗人追梦的情景。“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歌者如泣如诉的动人演唱,令人沉醉,仿佛也和李白一样,沉浸在牛渚秋季的夜景里,与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

  唱不完的诗仙佳作,舞不尽的悠长情思。在市艺术剧院唯美的舞蹈《桃花情》中,“李白”乘舟飘然远去,演出圆满结束。然而马鞍山与诗歌的情谊,犹如那一潭桃花水,唱不完、舞不尽、诵不停。

  节目多原创本土风味浓

  诗歌节的开幕式每年都有,年年都有创新、有亮点。

  今年诗歌节开幕式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本土、原创。演员都来自马鞍山本地,内容都是原创。李白的诗为词,原创的曲为调,通过舞台的形式来表现李白诗歌的底蕴与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市艺术剧院院长郭斌告诉记者:“我们今年的节目主要是以李白诗歌为元素进行一个再创作,以李白诗为基础,我们重新加以谱曲、编排、编配,通过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表现李白诗所表达的那种情感。这些节目可以说是‘最新原创’,以前从来没有表演过。”

  开幕式另一大看点就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市艺术剧院在舞台大屏的内容和素材方面匠心独运,力求大屏与节目内容整体统一、风格吻合、互相映衬,以此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同时保证节目的艺术性。

  《一江两岸传诗情》收获了当晚最多的掌声。墨色晕染,幻化出刘禹锡;花瓣纷飞,转眼变成了仙女。屏幕里的朗诵者,不知什么时候,又从背景屏幕里走上了舞台。“我觉得特别神奇,特别好看!”观众刘女士说。

  本着“精简、务实、节俭、实效”的原则,诗歌节组委会力争把第26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办成厉行节约、反对铺张、贴近群众、开创大型节庆活动新风尚的“全新”诗歌节。“我们要还诗歌的本来面目,那就是形式简洁的同时内容却十分丰富。”市文化委副主任朗杰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虽然更为简化,但却更为精致。这一点,得到了现场观众的普遍认可。“开幕式简短不简单,既节约又精彩,既弘扬了我市诗歌文化主旋律,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堪称一场文化盛宴。”观众王飞说。

  开幕式简单了,组委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诗歌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把诗歌节办成诗歌的盛会、宣传的窗口、经贸的平台、人民的节日、朋友的聚会。(记者张莹)

责任编辑:李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