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 正文

当涂县“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1-12-24  马鞍山文明网

  

  在安徽省首个“中国河蟹之乡”——当涂县大陇镇,54岁的钱根宝迎着冬日暖阳,划着木船在自家蟹塘里捕螃蟹。地笼刚拉出水面,便见个大体肥的螃蟹在笼中张牙舞爪、横冲直撞起来。“这是今年塘里的最后一批螃蟹了。”钱根宝随手抓起一只螃蟹,脸上漾着笑容:“这些都是母蟹,是做种蟹的。你看,个个都在半斤重以上,在市场上要卖到100多元一只,我这100多公斤的螃蟹都被外地客户预订了。”  

  

  钱根宝是大陇镇麻村一位养殖大户。得益于优质水资源、生态养殖模式以及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他今年养殖的螃蟹迎来大丰收,质量普遍高于往年。“今年养了70多亩成品螃蟹和50多亩蟹苗,还有青虾和鱼,都卖出了好价钱,仅养成品蟹一项我就净赚100多万元。塘里的蟹苗也长势良好,明年春节期间就可出售。”钱根宝高兴地说。  

  

  钱根宝养蟹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他感慨地说,螃蟹只有养得好,才能卖出好价钱。他20多岁时,就承包了村里的河沟水面养蟹。由于没有经验,也没注意水质,加之蟹苗质量鱼龙混杂,他养的螃蟹规格小、品质低,卖不上价。他痛定思痛,报名参加水产养殖专业培训班,请来水产专家、技术人员 “把脉”。他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塘口,从塘口设计、苗种质量、水草布局、病害预防、饲料投喂与后期育肥等关键环节入手,采用“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当涂模式”进行河蟹生态养殖。渐渐地,养螃蟹得心应手起来,成蟹规格变大了、品质变好了,到了收获季节,买主慕名到塘口来收购,不愁销路。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蟹“好把式”。“科技养殖让我尝到了甜头。” 钱根宝说,目前,他的蟹塘亩均纯收入达1.2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为带动乡邻共同养蟹致富,2010年,钱根宝牵头成立了当涂县海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村里100多户养殖户成为社员,养殖水面达3700多亩。钱根宝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摸索出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传给社员,统一水产苗种选购、统一养殖技术标准、统一病害预防、统一销售,还注册了“大陇口”商标,河蟹产业年年丰收,合作社社员纷纷致富奔小康。今年预计实现水产品产值3700余万元,效益可达2000多万元。  

  

  “2022年,我准备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走精品化发展道路;同时,吸引更多养殖户加盟合作社,带领广大社员在生态养殖路上大步向前。”谈到来年的发展,钱根宝踌躇满志。  

  

  “门前屋后一口塘,三年就能盖楼房”。如今,养蟹业已成为当涂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今年当涂县预计河蟹产量1.6万吨,年产值15亿元,助力该县每位农民平均增收3000多元。  

  

  一个河蟹产业带动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当涂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责任编辑: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