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 马鞍山文明网
蔡昌明参加2017年救助特困学生爱心款发放仪式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2014年元月26日,这天也是农历的腊月廿六。室外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在含山县关工委的会议室里,一片喜气洋洋,春意盎然的景象,从深圳赶回家乡的蔡昌明正在这里给来自全县的24名特困中小学生发放助学帮扶款,每人5000元,这一次就发了12万。望着或笑逐颜开、或热泪盈眶的孩子和家长们簇拥着离去,县关工委主任丁先泽感动地握着蔡先生的手说:“我代表这些孩子们谢谢您啦!年关了,您也得赶快回家忙去了,全家过个愉快的好年!”
蔡昌明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蔡昌明,47岁,含山县环峰镇刘武行政村大蔡自然村人,现为深圳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艰苦创业不忘家乡,7年来,累计捐款100余万,圆孩子上学梦想。他出资200万元,还一片青山绿水,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他被孩子们亲切称为“蔡叔叔”,家乡民众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蔡昌明资助的贫困生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蔡昌明资助的贫困生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艰苦拼搏不忘回馈家乡
年幼时,蔡昌明失去了母亲,父亲长年在外做工很少回家,依偎着年迈的奶奶艰难度日。天性善良勤奋的他读书刻苦,放学后帮着奶奶做家务,忙农活,邻居家有事他抢着帮忙。村里人都喜欢他,常常接济他奶孙俩。
1996年,他来到深圳,当保安,打杂工,在人才济济的新兴城市里艰难打拼。他诚实、善良、刻苦的品质受到大家的认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艰苦创业,事业稳步成长,2008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蔡昌明常常感慨地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是世间的爱呵护了我,成就了我。以后只要我有了能力,一定要把这份爱回报给乡亲,回报给社会。”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蔡昌明爱心助学资金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蔡昌明参加助学仪式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大爱义举圆孩子上学梦想
2010年,经济上并不宽裕的蔡昌明得知家乡任庄村一名小学六年级女孩李红家庭很困难,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只有女孩和幼小的弟弟留守在家,女孩因贫困即将辍学,蔡昌明立即通过学校资助女孩1000元,第二年春天,他又将2000元直接交给李红,帮她顺利升入初中。这是蔡昌明资助的第一个孩子,从此开启了他的爱心助学漫漫路。
2011年,蔡昌明得知含山中学学生朱兴山弟兄俩,因父母在一次渡船事故中双亡而成了孤儿,读书难以为继。于是他找到朱兴山,每年资助1万元,帮助弟兄俩完成学业。当看到小朱家的房子破旧不堪,不能居住后,又拿出3.5万元和镇政府共同给小朱家重盖了新房。2012年小朱考入北京某民族学院,蔡昌明不但继续资助他上大学,而且还同时资助了他的5名贫困大学同学。如今,朱兴山已毕业留校,在蔡昌明的爱心义举感召下,也加入了助学行列。
2011年底,蔡昌明通过在县关工委的好友老沈了解到,谢集乡的初中生郑碧峰与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的事迹。小郑在乡邻和政府的接济下,一面刻苦读书,一面照顾瞽盲母亲,生活十分困苦。蔡昌明当即拿出5000元给小郑母子买了过冬的羽绒衣、羽绒被等衣物,剩余的3000多元留给他们作生活费用,并鼓励郑碧峰安心读书,自强自立。此后,郑碧峰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救助,郑碧峰还于2012年被评为含山县的第一位“中国好人”。也就是这时起,蔡昌明将在家乡助学帮困的义举重点委托给县关工委和好友老沈协助操作,由关工委系统帮助摸排应救助的特困对象,由他安排一年分两次捐资救助,每人每年资助1万元,如遇特殊情况,另作特殊处理。
2013年底,回乡过春节的蔡昌明在老沈和铜闸镇关工委同志的引荐下,走访了长岗村一贫困户,看到院子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失去父母的小孙子正在冷水中洗菜,家中唯一的一只母鸡是他们过年的最好佳肴,室内一贫如洗,奶孙俩贫病相依。蔡昌明顿时想到自己儿时的状况,不禁悲从心来,他随即拿出身上所带的5000元钱恭敬地递给老奶奶,并请铜闸镇关工委同志马上代买10斤肉送到,让奶孙俩好好过个年。老奶奶感动得当即下跪,连呼“恩人!”,蔡昌明站不住了,也“扑通”一跪,与老奶奶相对失声哭泣。此后,老奶奶的孙子上学的所有费用就一直由蔡昌明供给。
清溪镇夏坳自然村,有个叫金蓉蓉的女孩,父亲去世,母亲出走,爷爷残疾,仅靠年迈的奶奶抚养她。家庭的不幸和贫困,使小女孩极度自卑和胆怯,见人总是低头不语。2013年末,蔡昌明从关工委接手资助后,由于经济好转,在大家的开导下,蓉蓉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学习成绩节节上升。铜闸的李杰、环峰的吕翠云去年均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含中,清溪的吕宇航、林头的金本飞、仙踪的张亮都考上了大学,蔡先生在的奖学金发放仪式上,除了每人5000元的资助款,另给了三名大学生每人2000元的奖励,鼓励他们在大学继续学习。
蔡昌明对救助的孩子,都反复告诫要品学兼修,走正道,求上进,争取早日成人成才。有的上大学了,他还在继续跟踪救助。
数年来,蔡昌明爱心助学人数越来越多,资助额也越来越高。从2012年至2016年上半年,蔡昌明救助特困学生达215人次,捐资总额达107.3万元。其中2012年救助36人次,捐资17.2万元;2013年救助34人次,捐资17万元;2014年救助48人次,捐资24万元;2015年救助48人次,捐资24万元;2016年49人次,25.1万元。蔡昌明也成为含山县捐资助学济困持续时间最长,救助人次最多,捐资金额最大的爱心人士。
过去的臭水塘如今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过去的臭水塘如今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不忘乡亲建一方美丽乐土
蔡昌明在助学济困同时,还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看到老家大蔡村的当家塘成了死水塘、垃圾塘,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2013年开始,他捐资开渠引山水,挖池清淤砌塘岸,使村里几口臭水塘都变成了清澈的活水塘;修建了1000多米的水泥路,将水泥路延伸到全村每家每户门口;将村后半山腰上的一口小山塘,改造扩展成为一个面积二十多亩的小型山泉水库,建起了抽水站,埋设了二里多长的自来水主管道,为全村110多户村民免费装上了自来水。今年,他还将村内最大的水塘围上了大理石雕花栏杆,两边栽植了花草绿树,使之成为村中一处亮丽的风景点。几年时间,在蔡昌明对大蔡村各项公益事业捐助达200多万元,该村路通了、水清了、景亮了,变化之大令村民们无不感叹。
蔡昌明投资公益毫不吝啬,可他自己却仍然保持着俭朴的本色。蔡昌明说:“富人少喝两瓶高档酒,就能多解决一个贫困生全年的用费。”他为人处事低调,近年来,默默地献爱心,做好事,却从不张扬,也从不让别人宣传。时间久了,他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很多人被他的爱心善举感动,但他坚持低调行事。
他说:“我做这些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兑现我回报家乡的承诺。”
志愿者感言:
富人少喝两瓶高档酒,就能多解决一个贫困生全年的用费。我做这些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兑现我回报家乡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