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旧版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马鞍山张齐村:重德崇文育美好乡村

2015-06-02  马鞍山文明网

  

 

  背倚梅山,为什么叫张齐村,它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也带着寻找乡愁的情绪,5月29日,笔者冒着蒙蒙细雨,走进神秘的张齐村

  齐氏从何而来。经打听,笔者在村民齐从道家中见到了《齐氏宗谱》。装有家谱的木盒子,正面上方写有“祖功宗德",两边写有“景岱家声久,临淄世泽”。临淄位于山东,岱也是泰山的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字样呢,难道齐氏祖先是从山东迁徙而来?为了揭开谜底,笔者在齐从道的指引下,向先祖敬上三炷香。因为按照风俗习惯,别姓特别是女性是不能见家谱的,敬香表示对先祖的敬重,也有告知的意思。齐从道小心翼翼的打开《齐氏宗谱》,其中的奥秘一步步向我们走近。

  《齐氏宗谱》全部采用活字印刷,打开首卷,扉页上引入眼帘的是“木本水源、清白家风”八个大字,这是齐家家训,教育齐氏家人做人要本本分分,清清白白,平平淡淡。随后的第一张画面是鲤鱼跳龙门,第二张是龙凤呈祥。祠堂图中,画出张齐村齐氏阴阳宅图的位置,就是位于梅山、文峰塔的北面山脚下。

 

  《齐氏族谱》记有“龙亢(含山)之东有齐村,齐村者齐氏之所居也,泉甘而土沃,人情朴实”。《南分重修家谱》序中记载“我族始祖仟貮公自四川迁含十有馀世”。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跋》中记载,“足立齐小,建造宗祠,奉祭祖宗,伸延梅麓,奠基张齐,乐业安居,始至今日,传继二十余世矣。”也就是说,始祖仟貮带着家族辗转迁移到含山落户于迎春行政村(原王鲍行政村)齐小自然村,人丁兴旺,世代繁衍生息,可惜没有固定家产,并无立锥之地,因而分支投奔他乡,十之六七于环峰东南北三乡(东边的原褒山乡的齐小村、南边的原东山乡张齐村、清溪镇街上)。联系家谱盒子上的对联,可以推算,齐氏先祖是从山东迁至四川,再由四川迁至含山的,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家谱中记载,仟貮共育有宪公、铭公、满公、浩公、庆公、应公六个儿子。齐氏排行字为“敦人敬业、崇善延祥、克绍先泽、裕兆康昌”。张齐村齐氏中,辈分最大的是“敬”、最小的是“延”字,“延”是第二十二世代孙。家谱还记载,《齐氏宗谱》从道光二十六年开始到1995年先后修谱7次,1995年5月1日修谱中还分别记录了9本32套家谱的分布位置和分支姓名。

  齐从道的爷爷是老私塾先生,他从上辈手中传下留有《齐氏宗谱》,后来又传给齐从道的叔叔齐业渔,这份家谱是张齐村也是仟貮后代齐氏家族唯一保留完整的家谱,之后经过添加完善才分支到各大家族。现如今,仟貮的血脉延续到巢湖、全椒、南京、和县、含山等地。

  

  书香飘溢四方。解放后,张齐村就有了“娃娃室”,每家每户都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认字,学习文化,读书之风就此盛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孤山小学正式落户于张齐村西头,从此与村民朝夕相伴,成为村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学生最多时达到100多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张齐村除了65%以上姓齐的,还有约20%左右姓蔡的,另外加上10%姓张的和一些别姓,全村共有127户,5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张齐村从孤山小学走出去的大中专生就有40多人,有的是一家出几个大学生,而且他们都写有一手好字,品学兼优,这与他们从小生长在书香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张齐村周边的村庄从孤山小学读书出来的大学生在百名以上,足见孤山小学教书育人之风的厚重以及影响之渗透,读书成为张齐村乃至附近村人修身立命之本。张齐村的蔡继乐现任《中国教育报》主编,他的父亲蔡庆美是孤山小学的老教师,蔡继乐的堂哥蔡继平在孤山小学任教30多年,蔡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世家,也是尊师重教的楷模。孤山小学的学生还有,齐业信,重庆私企老总。张为顺,省林业厅园林规划处副处长。张宇杰,省建设厅房屋建设处副处长。李巨龙,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地质学院院长。黄建军,泉州华侨大学教授。王训启,含山中学校长。

  孤山小学校长尹方林,从孤山小学出去的,又回到孤山小学,工作20多年,在孤山小学已经呆了15年。梅山行政村两委干部8个人中有5人是孤山小学的学生。多年来,很多学生经常回家看望母校,重拾过去的记忆,并立志为母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送图书、送运动器材等。 

 

  文化是魂。现在的孤山小学环境更加优美,教学条件更好,更加有益于教书育人。因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张齐中心村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污水管网、水泥路铺到家家户户,62盏路灯安装到位。日处理40吨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坐落村子的东头,全村的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经过生物净化处理后,废水能够再利用,可以用于浇灌农田等,做到绿色环保,有效的保护了村庄生态环境。

  新建的室外舞台让村民的精神更加富有,吃过晚饭,可以在路灯下,跳跳舞,健健身,聊聊天。清淤后的四口当家塘让村子更有了灵气。村口移栽的30多株大树,其中有株从拆迁户家中购来的百年榆树,让张齐村更加有了古村落的韵味。新建的停车场初具雏形,南北两个文化亭也在近期建成。村口“望梅止渴”标石诉说了张齐的历史渊源,张齐村久违的美渐渐被人知晓,也会成为市民休闲时回首乡愁的地方。

  每年农历六月六这天,齐氏家族还会按照男性辈分、岁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把家谱送到他们的家里,翻一翻,照一照,看看有没有蛀虫,有没有损坏。同时一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买点菜、喝点酒、叙叙旧。只要通知到的,再远的也要赶回家,参加“晒谱”活动。旨意是团结一心,同心同德,互帮互助。走在村北边的塘埂上,随处看到芦苇的摇曳,闻到刺槐花的芳香,还能摘到野生的杏儿、桃儿,心情非常惬意。不过,最美的还是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他们是张齐村最美好的明天。(环峰镇 齐善毓)

责任编辑: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