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旧版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马鞍山当涂县“五好”建美好乡村筑家园

2015-06-19  马鞍山文明网

  当涂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打造了一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产业兴旺、村美人富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了农村宜居又宜游,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统筹谋划 立“好面子” 展现城乡发展新形象

  一是抓规划引领。实施“1234”发展战略,把全域作为一个整体谋篇构建,重点规划了4个生态文化旅游区,率先启动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建设,围绕环大青山旅游线优先布点中心村,着力完善10个中心镇和小集镇总体规划修编,设计改造205国道、314省道等7条示范带景观,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和26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构建了县城-生态文化旅游区-乡镇-中心村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抓特色彰显。尊重现有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山河水系、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进行原貌整治,保留乡土味道,杜绝贪大求洋和面子工程。在民居风格上,坚持“大统一、有差异”的原则,突出简约徽派和水乡风格,当涂县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归纳提炼出来的“坡屋面、白色墙、包墙角、腰股线、红窗边、通透栏、地脚线”江南水乡特色民居“七大元素”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在建设模式上,进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按照产业支撑型、整村推进型、旧村改造型、旅游设计型、园区带动型、小镇塑造型等6种类型整体推进。三是抓集镇改造。重点建设全县中心镇和小集镇基础设施“八个一”,即一个靓丽的集镇入口、一个市民活动广场(或市政公园、游园)、一套污水处理系统、一个停车场、一条示范街道、一座水冲式公厕、一个农贸市场、一项镇区主干道亮化。同时,开展沿街建筑物立面改造,强化集镇管理,全县各集镇建设成效明显。

  改善环境 做“好里子” 塑造农村发展新面貌

  一是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全县每个乡镇建有垃圾中转站,配备密封式垃圾运输车,建成垃圾房、垃圾池,聘用固定环卫人员。目前,全县新建环保公厕32座,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5套。二是开展中小河流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开展沟渠清淤、塘坝扩挖、生态护坡、改建水系建筑物等工作,分阶段对全县所有当家塘进行了清淤、扩挖,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前,已完成当家塘整治158口。三是推进沿线沿边环境治理。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行动,建立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考评、定期调度通报的工作制度。县财政每年拿出70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以月度考评为依据,每月按时兑付,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开发园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1.64万亩,清理沿线沿边垃圾34661吨,移除乱堆乱建1317处,清理骑路市场59处,整治非煤矿山2处。

  产业支撑,过“好生活” 开创村美人富新局面

  制定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带头人 “123”培育计划,全县培育美好乡村示范村党组织书记60名,在美好乡村建设一线共培养建筑、绿化、美化等农村实用人才近3000人。通过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和名优农产品“品牌”战略,激发村庄内在活力,打造特色鲜明、五彩缤纷、竞相发展的乡村经济。编制万山林果、七房蟹苗、韩村葡萄等26个中心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桃花中心村创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七房中心村被评为“中华蟹苗第一村”。依托乡村旅游节、太白荷花节、大陇葡萄节、姑孰艺术节等节会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在大青山沿线培育发展72家农家乐和乡村客栈、每年接待游客达36万人次。全县拥有名优农产品品牌17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1个。2014年全县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585元,连续12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提升文明 树“好乡风” 打造和谐人美新农村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把提升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关于推进美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意见》,选树一批乡村道德楷模,建设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组建一批乡村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帮扶共建示范单位,推出一批乡村特色文化载体,评选一批乡村创建先进典型。中心村建成了农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长廊,示范村广泛开展“中国梦”、“道德教育”、“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和诚实守信之星、勤劳致富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孝老爱亲之星、爱岗敬业之星等“五星”评选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00多户,“好儿女、好儿媳、好婆婆”等各类先进人物120多人。独创性地开展了“文明生态家庭”争创活动,全县共评选出了256户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星级“文明生态家庭”。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标准,在中心村开展了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

  创新管理 建“好机制” 探索乡村建设新路径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发动群众做到“3个100%”,即100%的村民愿意开展美好乡村建设、100%的农民参与推选村民理事会、100%的农户承诺自愿开展环境整治。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八个一”工作法,即“一个座谈会、一部宣传片、一张调查表、一个档案袋、一个理事会、一张规划图、一个建设方案、一套管理制度”, 完善和丰富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每个示范村分别由1名县领导联系、2个县直单位和1家企业结对帮扶,县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中心村和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把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位,重点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村庄道路、危房改造、电力通信、村庄绿化亮化、沟塘清淤、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

责任编辑: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