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网上好人馆 » 身边好人 » 正文

一诺千年的守护

2022-08-24  马鞍山文明网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公元761年,李白落魄客居龙山东麓,与谷家的先人谷兰馨结为好友,李白在谷兰馨陪同下无数次登临青山,寻访谢朓遗迹,终有“宅近青山同谢朓”的遗愿。谷兰馨离世之前留下祖训:李白遗骸可葬于当涂谷家的土地,子孙当世代照看李白之墓。55年后,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将李白墓地迁移到了青山脚下。自此,谷家人便成了李白的守墓人。

  只因先祖的一句诺言,世代谷家人接力践诺整整1200年。如今,一位谷家后人正恪守先人遗愿,精心守护着李白墓园,并义务承担导游兼讲解员。他就是当涂县李白墓园管理所办公室主任,在李白墓园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守墓人——“中国好人”谷常新。

 

  接过守墓接力棒

 

  “儿时记忆里,老人们总爱念叨:李白晚年经常在谷家饮酒然后登山,是谷氏先祖的朋友,一定要遵照先祖的嘱托,好好照看李白的墓穴。”谷常新说,自己心目中早已把李白当作了自己的祖先。谈起接过守墓的接力棒,谷常新坦言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太白祠内,一块800多年前的碑文记载,太白墓 “东以谷氏为邻”。宋明时期,谷氏家族很多人外迁,但仍然留下两个兄弟继续为李白守墓。

 

  1938年,太白祠遭遇战火,面对将要坍塌的李白墓,谷家人出资将其修葺一新。直至解放前,谷家人一直自发维护、整修李白墓,前后共出资修葺12次。1979年,当涂县人民政府准备重修李白墓。听说此事后,谷常新的叔叔谷经朝主动要求守护太白墓,直到2003年才离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谷家先后有7人在李白墓园工作。

 

  1985年,李白墓扩建成李白墓园,征用附近村民20多亩地,其中就包括谷兰馨第49代孙谷常新家的两亩多地。当时对被征地的农户有个“二选一”的安置政策:一个方案是,每亩补偿费3000元,自行安排就业;另一个方案是,每亩补偿费450元,可以进园当合同工。在那个“万元户”已是香饽饽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唯独谷常新选择了进园当合同工。

 

  “李白如同我们家族的一位老朋友。我从小在墓地周边玩耍,谈恋爱时还把对象领到李白墓前,就像是给老长辈掌掌眼、把把关一样。我在这里立业成家,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每次踏进这里,满怀感恩。”说起这段缘分,谷常新感慨万分。

 

  无悔当好守墓人

 

  清晨6点,湿润的风吹过长江,拂过青山,谷常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开园前,他要清扫李白墓、太白祠、享堂、眺青阁等处共1万多平方米;开园后,为前来参观拜谒的游人做好讲解。谷常新每天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改变。不仅如此,由于李白墓园人手不够,他还动员妻子陈晓妹一起看守墓园。

 

  “我的人生都在园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别的感情,这里就是我的家。”谷常新说。从李白墓维修方案,到太白祠重修设计,再到整个墓园的园林规划,每一处都倾注着谷常新的心血。

 

  “那时条件艰苦、经费有限,我每天都跟着叔叔、哥哥,开着手扶拖拉机,自带锅巴、馒头,四处寻找树木花草、古桩紫藤、假山奇石,想把墓园修出样子来。”谷常新说。说起守护李白墓的点点滴滴,谷常新记忆犹新。

 

  当好守墓人,还要当好“讲解员”。勤奋好学的他不但苦读李白诗歌,提升古文功底,还多次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关于李白的学术研讨班。如今,谷常新不仅能流利地介绍李白与当涂的情缘,对李白跌宕的人生经历也能娓娓道来,尤其对李白的诗歌更是信手拈来,深受李白研究学者和游客的喜爱。

 

  他常感慨,开始守墓的那一天,完全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在日复一日的守墓生活中领略到诗的美。“读着李白诗歌长大的中国人,今天仍可以到这里对月祭扫、洒酒吟诗。这种感觉在墓前变得真实,又因为穿越时空而显得浪漫。”他说。

 

  接力践诺有后生

 

  年过半百的谷常新早就思忖着一件事,那就是由谁来接自己的班?儿子谷万皓生在园里,长在园里,自小耳濡目染,甚至熟谙了一套墓园的解说词。可儿子大学毕业后,已进入高速公路部门工作。好在谷万皓后来调到马芜高速太白收费站工作,紧挨着李白墓园。

 

  可谷常新还是觉得若有所失,和儿子商量后,就做起了儿媳妇郭芳的工作。结婚前,儿媳妇在南京一家企业上班,月收入5000元。而李白墓园缺额的讲解员,月收入才2000元出头。被父子俩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2015年9月,郭芳来到偏居山隅的李白墓园,成为一名讲解员。至此,世代守护李白墓的谷家又有了新一代接棒人。

 

  “未来的李白墓园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会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参观拜谒诗仙李白。”谷常新说,他要一直守着墓园,直到守不动为止。谷氏家族将继续遵守先人遗训,世代守护李白墓地,代代相传、永不离弃。

责任编辑:董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