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 城区 » 正文

雨山区“三大革命”提升乡村颜值

2018-05-11  马鞍山文明网

  走进佳山乡三联村,可以看到一个个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硬化的路面平整洁净。绿水迢迢,鸟语花香,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被美丽乡村折服的不仅是外地人,谈及“三大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变化,雨山区三联村村民老张竖起了大拇指:“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竟可以如此干净整洁!”

  近年来,雨山区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许多村庄像三联村一样发生了变化。今年,雨山区按照省市部署,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进行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污水变清流绿意满家园

  “以后,这个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可直接作为生活用水,牲畜可以饮用,外排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5月9日上午,在佳山乡三联村孟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试现场,佳山乡建设办主任王斌说,有了这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不仅有了去处,更是由浊变清。

  王斌介绍,村民的生活污水首先进入三格式化粪池,进行至少24小时的发酵沉淀,预处理后的污水基本祛除了臭味。而后进入微动力处理器进行一体化处理,通过调节池继续沉淀,再进行污泥回流一系列过程,排出的水洁净无味。

  “这个污水处理设施,少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老张的女儿张咪咪说,去年,他们村家家户户安装上了抽水马桶,臭烘烘、苍蝇乱飞的旱厕一去不复返。“当时,村里几口当家塘也进行了清理,满塘漂浮物的‘脏池塘’变身小鱼游动的‘清水塘’,住着确实舒心。”然而,张咪咪心中始终有个担忧,村民生活的污水每天在产生,村庄的这份“清爽”不晓得能保持多久,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实施打消了她的疑问。

  据介绍,雨山全区共需完成5575户居民生活污水及厕所改造任务,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2017年已完成2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177户居民改造工作。今年,雨山区需完成5398户改造任务。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290户居民生活污水及厕所改造任务。其中,佳山乡三联村改水改厕试点工程全部实施完成,共改水改厕164户,4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受益群众近千人。

  垃圾分类处理村居环境无忧

  每天早上,三联村姚家寨自然村的潘礼贵都会拎着家中已用分类垃圾桶装好的垃圾,扔进附近的垃圾分类展示棚中的垃圾桶中。

  “快四个月了,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分类丢弃垃圾了。”潘礼贵介绍,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时,村里陆续建立了几个垃圾分类展示棚,后来每家每户也发了一个分类垃圾桶。“将垃圾分类丢弃,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运送垃圾,环境变好了,也更卫生了,村民都乐意。”

  潘礼贵口中的垃圾分类展示棚实际上就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站点。站点有绿色、黄色、蓝色、红色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上面分别标注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图画和标识文字,垃圾桶上方有顶棚遮挡,后方还有宣传展板。作为马鞍山市主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三联村已建成了15处这样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站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由专门保洁公司进行定点托运,使无害和有害垃圾得到分类回收,不仅避免了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也进一步提高了垃圾资源的利用率。

  据介绍,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四分”要求,以及“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的“四定”要求,并在试点运行期间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雨山区将不断改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处理机制和运行机制。2018年,该区半数以上的乡镇、街道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施分类的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60%。力争到2019年底,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分类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皖江晚报 方燕 万群 李平 毕琛 车玮)

责任编辑:陈慧子